
产品说明书:
高效脱色絮凝剂
高效脱色絮凝剂是一种集脱色、絮凝、去除COD等于一身的新型的季胺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,分子式(C4H8N5X)n。其脱色效果显著(去除率95%),对COD、SS、BOD也有较高的去除率。
一、应用范围:
高效脱色絮凝剂主要用于染料厂高色度废水的脱色处理,适用于活性、酸性和分散染料等可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。
也可以用于纺织、化工、焦化、造纸、印染、漂染、皮革、城市污水、工业污水站等废水的脱色处理。可代替漂水、活性炭、聚丙烯酰胺等药剂。还可以作为造纸用补强剂、施胶剂。
性能
1. 高效脱色絮凝剂在水中易溶解,可形成多核络合物使水中颗粒胶体、微粒悬浮物质聚合在一起长大,形成体积大、密度高、沉降快的絮凝体。
2. 在水处理中,高效脱色絮凝剂对原水的PH适用范围广(PH7.5~10),最适合微碱性。
3. 高效脱色絮凝剂对管道设备无腐蚀作用,对污水的色度、SS、COD、BOD去除率高,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,并可提供工厂终水回用。
4. 高效脱色絮凝剂无悬浮固体或沉渣,不会堵塞加药设备和管道,用于废水处理可直接投加原液,无二次污染。
5. 高效脱色絮凝剂产生絮凝体密度大,易溶于水,污泥少。
二、质量标准
1、外观浅色,粘稠液体
2、粘度(20℃)3-5s
3、PH值(30%水溶液)3-5
4、含固量≥50%
三、使用方法及成本:
1. 高效脱色絮凝剂可用原液或清水稀释10%~50%,然后直接加入到废水中,充分搅拌数分钟后出现矾花,将有色废水中有色物从水中絮凝沉淀出来,配以沉降或气浮,实现分离。
2. 废水色度、COD较高时,可将高效脱色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来处理,但不可以混合使用,这一可以降低处理成本,先加还是后加无机絮凝剂,应根据实验和处理工艺而定。
这样可以降低处理成本,药剂的投入顺序和比例应根据实际来确定。
3. 高效脱色絮凝剂添加量为0。03~0。5kg/T废水(视废水浓度而定),有色废水处理成本一般可控制在0.5~2。5元/T。印染厂工业废水用量一般为0。3/10000~0.8/10000(视浓度和品种而定)。
四、包装及贮存:
高效脱色絮凝剂非易燃易爆物品,非危险化学品,无毒性,对人体无害。溅在手上、身上用水冲洗即可。
高效脱色絮凝剂液体50kg
,60kg塑料桶包装。宜在室温下储存,勿在烈日下爆晒。贮存期一年半。
高效脱色剂絮凝剂使用操作流程
1、适用方法及用量
1)用10-40倍的水稀释产品,然后直接加入水中,搅拌数分钟后进行沉降或气浮,即可得到脱色后的清液。
2)废水PH值应先调整到4-12为宜。
3)当废水的色度、COD较高时,宜将脱色剂与有机助剂(PAM)配合使用来处理,这样可以降低处理成本。药剂的投加顺序和投加比例应根据废水处理的实际工艺来决定。通常情况下是先加脱色剂,后加助凝剂。一般用量为0.05-0.3%
4)该产品为非易燃、易爆物品,宜在室温下储存,勿在烈日下暴晒。
5)本品用塑料桶装, 50KG/桶,60KG/桶。
2、实验室小试验流程:
1)用烧杯取适量废水(500ml左右),调整PH值;
2)滴加药剂:先加入一定量的脱色剂(0.5‰-3‰),搅拌,再加入1‰的PAM三到五滴,搅拌,静置;
3)观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满足要求,如不满足,调整药剂投加量,重复第三步操作;
4)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每吨废水中脱色剂和其他药剂的用量。
3、现场大试流程:
先在加药设备中稀释好所需的药剂,根据小试的结果来调整加药流量,有生化过程,投加在生化池出水口和二沉池前;若无生化过程的,直接加在加药池中,根据沉淀池的出水色度情况调整药剂量,直接满足排放标准。
4、注意事项:
1)需配备专门的加药设备,因脱色剂能和其他药剂反应形成沉淀物,所以需每种药剂都要配备一个加药装置;若无条件,可自制简易加药装置代替;
2)加药时要按加药顺序投加,建议在加药点设置一个搅拌器(或管道泵前),以强化混凝效果;
3)调整时根据沉淀池上清液的澄清度、色度来判断效果;
4)大试时药剂用量可能会比小试的少些,这是由于运行系统的误差引起的,属于正常情况;
5)在运行中如果脱色剂的用量变化大,应该重新做小试,判断是不是污水的成份出现重大变化,需按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药剂用量。
小结:由于污水处理的工艺都不尽相同,脱色剂在具体运用中,客户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参考。
高效脱色剂絮凝剂使用举例说明
一、实验室小试流程:
1.用烧杯取适量废水(500ml左右),调整PH值到8左右;
2.稀释所需的药剂,脱色剂稀释50倍(即2%的稀释浓度),聚铝(PAC)稀释50倍,聚丙烯酰胺(PAM)稀释1000倍;
3.滴加药剂,先加脱色剂,搅拌,再加聚铝,搅拌,最后加PAM,搅拌,静置;
4.观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满足要求,如不满足,调整药剂投加量,重复第三步操作;
5.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每吨废水中脱色剂和其他药剂的用量。
二、试验注意事项:
1.脱色剂稀释的倍数最好在20倍以上,有利于脱色剂分子链的展开而发挥其性能,并能有效控制投加量;
2.脱色剂最好与聚铝配合适用,因脱色剂形成的絮体和密度都比较小,和聚铝配合适用不仅能增大絮体的密实度和沉降性,还能通过协同增效的作用减少脱色剂的用量;
3.每次加药后应先快速搅拌1分钟在慢速搅拌30秒,这样有利于强化药剂的絮凝效果;
4.加药顺序不要颠倒,应先加脱色剂,再加聚铝,最后加聚丙烯酰胺,有试验数据表明投加顺序颠倒后脱色剂的用量可相差20%左右;
5.若废水的上清液有发白现象或上清液的COD比滴加前高,都说明滴加脱色剂过量,需减量滴加;
6.实验室用烧杯量取废水(水量要在200ml以上,这可减少与大试时药剂用量的误差),尽量不用比试管做小试,因废水在比色管的色度比在烧杯中的要小6-10倍;
7.废水若显酸性或强碱性,要先调节PH值到偏碱性,最好到8,因为脱色剂和聚铝都是酸性水溶液,有利于电性中和作用,有的废水调节PH值到碱性后还可以析出絮体,可以减少药剂的用量。
三、脱色剂投加量的计算(具体实验为例)
药剂用量(PPM)=〖(滴数/20)x稀释浓度/试验废水体积〗x106
(PPM为百万分之一,用量为1PPM相当1吨废水的药剂投加量为1克)。
(1ML稀释溶液相当于20滴)
四、案例计算:
用烧杯取试验废水200ML(色度200,COD为110),调节PH值到8,用滴管先加脱色剂溶液10滴(1ML稀释溶液相当于20滴),搅拌,再加PAC12滴,搅拌,最后加PAM2滴,搅拌,静置一分钟,检测色度为4(稀释倍数法),COD为85,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。
配制的药剂:脱色剂(2%溶液,即稀释50倍),PAC(2%溶液),PAM(1‰的水溶液)
脱色剂的用量=【(10/20)x2%/200】x106=50PPM
PAC的用量=【(12/20)x2%/200】x106=60PPM
PAM的用量=【(2/20)x1‰/200】x106=0.5PPM
脱色剂的用量为50PPM相当于一吨废水中需要投加50克的脱色剂原液,以此类推,PAC为60克,PAM为0.5克。
五、现场大试流程:
现在加药设备中稀释好所需的药剂,根据小试的结果来调整加药流量,有生化过程,投加在生化池出水口和二沉池前;若无生化过程的,直接加在加药池中,根据沉淀池的出水色度情况调整药剂量,直接满足排放标准。
六、注意事项:
1)需配备专门的加药设备,因脱色剂能和其他药剂反应形成沉淀物,所以需每种药剂都要配备一个加药装置;若无条件,可自制简易加药装置代替;
2)大试时脱色剂浓度应在5%-10%之间,且不能放置时间太长(稀释的脱色剂会降解而降低效果),最好当天配制当天用完;
3)加药时要按加药顺序投加,建议在加药点设置一个搅拌器,以加强混凝效果;
4)调试时根据沉定池上清液的色度来判断效果(由于印染废水生化池出水的COD一般不是很高,主要是色度问题,当色度能够去除,那么废水的COD也能降,故以色度作为判定标准);
5)大试时药剂用量可能会比小试的少些,这是由于运行系统的误差引起的,属于正常情况;
6)在运行中如果脱色剂的用量变化大,应该重新做小试,判断是不是污水的成份出现重大变化,需按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药剂用量。
小结:由于污水处理的工艺都不尽相同,脱色剂在具体运用中,客户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参考。对其它类型的药剂也可按上述的流程参考
|